1.感遇忘身:感遇,感激恩遇;忘身,愿舍身相报。旧时士大夫向皇帝谢恩,表示忠心的套话。
感遇忘身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感遇:感激恩遇;忘身:愿舍身相报。旧时士大夫向皇帝谢恩,表示忠心的套话。
出处《晋书·庚亮传》:“且先帝谬顾,情同布衣,感今恩重命轻,遂感遇忘身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gǎn yù wàng shēn
注音ㄍㄢˇ ㄩˋ ㄨㄤˋ ㄕㄣ
感情感遇忘身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表示忠心的套话。
字义分解
感遇忘身造句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识文断字(意思解释)
- 力所能及(意思解释)
- 野心勃勃(意思解释)
- 紫陌红尘(意思解释)
- 刀光剑影(意思解释)
- 春冰虎尾(意思解释)
- 信以为真(意思解释)
- 绘声绘影(意思解释)
- 黄耳传书(意思解释)
- 目无全牛(意思解释)
- 立地书橱(意思解释)
- 清风劲节(意思解释)
- 胆大心小(意思解释)
- 天网恢恢(意思解释)
- 取之不尽(意思解释)
- 乐以忘忧(意思解释)
- 鸡口牛后(意思解释)
- 洗耳恭听(意思解释)
- 丰功伟绩(意思解释)
- 叫苦不迭(意思解释)
- 束身受命(意思解释)
- 岁寒三友(意思解释)
- 哀兵必胜(意思解释)
- 光怪陆离(意思解释)
- 纵横四海(意思解释)
- 轰轰烈烈(意思解释)
- 西学东渐(意思解释)
- 除恶务本(意思解释)
※ 感遇忘身的意思解释、感遇忘身是什么意思由字典易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长嘘短气 | 长声、短声不住地叹息不止。 |
流离琐尾 | 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。 |
起兵动众 | 众:大队人马。旧指大规模出兵。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。 |
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 |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。 |
朝令夕改 | 早上发的命令;晚上就改变。形容政令多改;使人民无所适从。 |
祖传秘方 | 指祖先遗传下来的秘密配方。 |
黄雀衔环 | 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。指报恩。 |
螓首蛾眉 | 螓:蝉的一种。螓首:额广而方;蛾眉:眉细而长。宽宽的额头,弯弯的眉毛。形容女子容貌美丽。 |
各尽所能,按劳分配 | |
著手成春 | 著手:动手接触。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。后比喻医术高明。 |
贤母良妻 | 见“贤妻良母”。 |
有求必应 | 只要有人请求;就一定答应。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;好说话。 |
胡支扯叶 | 见“胡枝扯叶”。 |
天网恢恢 | 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。 |
故态复萌 | 老样子又重新恢复。指原来的旧习气和老毛病又重犯了。 |
断章截句 | 不顾上下文义,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,而弯曲原意。断、截:割裂。 |
屦及剑及 | 屦:鞋;及:赶上。形容人奋发兴起,行动果断迅速 |
穷愁潦倒 | 穷愁:穷困愁伤。潦倒:颓丧,失意。形容贫寒困窘,愁苦失意的样子。亦作“羁愁潦倒”、“潦倒穷愁”。 |
饿殍遍野 | 殍:人饿死后的尸体。饿死的人到处都是。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。 |
惹是生非 | 惹:引起。非:事端。招惹是非;引争事端。 |
弥留之际 | 弥留:本指久病不愈;后多指病危将死的状况;际:时候。病危将死的时候。 |
迷迷糊糊 | 使人混乱烦躁迷惑不清,使浑浊不清。 |
二缶钟惑 | 二:疑,不明确;缶、钟:指古代量器。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。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。 |
音容如在 | 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。形容对死者的想念。同“音容宛在”。 |
指手画脚 |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。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。 |
老气横秋 | 老气:老年的气概;横秋:横亘秋空。形容神态老练严肃。也形容为人死板;缺乏朝气。 |
灭绝人性 | 灭绝:完全失去;人性:人的性情。完全丧失了人的理性和情感。形容极端残忍;像野兽一样。 |
春深似海 | 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。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