休戚是同的成语故事


休戚是同

拼音xiū qī shì tóng

基本解释休:欢乐,吉庆;戚:忧愁;是:语助词。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。形容关系密切,同甘共苦。

出处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吾与元规休戚是同,悠悠之谈,宜绝智者之口。”


休戚是同的故事

晋朝时期,庾亮因德高望重及善于用兵被派驻镇守边关,南蛮校尉陶称敌不过庾亮,就在当时权臣王导面前施用反间计,说庾亮拥兵自重准备举兵造反,要王导严加防范。王导说:“吾与元规休戚是同,悠悠之谈,宜绝智者之口。”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休戚是同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吠影吠声 清 梁启超《管子传》第一章:“而后之陋儒,并孟子之所以自信者而亦无之,乃反吠影吠声。”
乐道安命 南朝·宋·鲍照《园葵赋》:“荡然任心,乐道安命。”
金屋藏娇 清 黄小配《廿载繁华梦》第23回:“当时佘老五恋着雁翎,周庸祐也恋着雁翎,各有金屋藏娇之意。”
学以致用 李新《为有源头活水来》:“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,学以致用,并且勤学苦学。”
齐头并进 周恩来《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实事求是,循序前进,齐头并进,迎头赶上。”
靡所底止 《诗经·小雅·祈父》:“胡转予于恤,靡所底止。”
乐道好古 《孔丛子·公仪》:“鲁人有公仪体者,砥节厉行,乐道好古,恬于荣利,不事诸侯。”
志在千里 三国魏·曹操《步出夏门行·神龟虽寿》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
故步不离 清·张履祥《与陈乾初书》:“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,信一己之偏私,沾沾自得,吝不肯舍者,率因无所进步,是以故步不离耳。”
兵荒马乱 明 李唐宾《梧桐叶》第四折:“不然,那兵荒马乱,定然遭驱被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