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庸之道的成语故事


中庸之道

拼音zhōng yōng zhī dào

基本解释中:折中;庸:平常。儒家的一种主张。指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原则和态度。

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中庸之为德也,其至矣乎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中庸之道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中庸之道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举棋若定 朱德《十月战景》诗:“战事从来似弈棋,举棋若定自无悲。”
以文乱法 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儒以文乱法,侠以武犯禁。”
裾马襟牛 唐韩愈《符读书城南》诗:“人不通古今,马牛而襟裾。”
见多识广 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还是大家宝眷,见多识广,比男子汉眼力,到胜十倍。”
论黄数白 明·丘濬《投笔记·投笔空回》:“笑弩骀言不逊,论黄数白不堪听。”
以权谋私 邓小平《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》:“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,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,以权谋私,化公为私。”
结党营私 宋 朱熹《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》:“宰相植党营私,孤负任使。”
天之骄子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上》:“南有大汉,北有强胡。胡者,天之骄子也。”
同室操戈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郑玄传》:“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?”
功成名就 《墨子·修身》:“功成名遂,名誉不可虚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