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籁俱寂的成语故事


万籁俱寂

拼音wàn lài jù jì

基本解释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;一点儿声响都没有。万籁:自然界万物发出的种种声响。

出处唐 常建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诗:“万赖此俱寂,但余钟磬音。”


万籁俱寂的故事

唐朝诗人常建中了进士后,仕途一直不得志,40岁才做县尉。他一生游览了许多山川名胜,写了不少田园诗,代表作有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“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。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。万赖此俱寂,但余钟磬音。”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万籁俱寂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斩钉截铁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》:“师谓众曰:‘学佛法底人,如斩钉截铁始得。’”
含辛茹苦 宋 苏轼《中和胜相院记》:“无所不至,茹苦含辛,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。”
强中自有强中手 元·无名氏《隋何赚风魔蒯彻》第三折:“你个萧何休夸蒯彻舌,这的是强中自有强中手。”
绳锯木断 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十卷:“一日一钱,千日一千,绳锯木断,水滴石穿。”
拭目以待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朝廷旧臣,山林隐士,无不拭目以待。”
漏洞百出 姚雪垠《<歧路灯>序》:“我们从《歧路灯》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,而是各种世俗人物,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。”
源源不断 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欲常常而见之,故源源而来。”
止于至善 西汉 戴圣《礼记 大学》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
救经引足 荀况《荀子 仲尼》:“志不免乎奸心,行不免乎奸道,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,辟之是犹伏而咶天,救经而引其足也。”
千丝万缕 宋 辛弃疾《蝶恋花》:“会少离多看两鬓。万缕千丝,何况新来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