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柔克刚的成语故事


以柔克刚

拼音yǐ róu kè gāng

基本解释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。

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《将苑》:“善将者,其刚不可折,其柔不可卷,故以弱制强,以柔制刚。”


以柔克刚的故事

以柔克刚的故事:柳枝与狂风‌

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里,有一棵古老的柳树,它的枝条柔软而修长,随风轻轻摇曳。村民们常说,这棵柳树是村庄的守护者,它的柔韧象征着智慧与坚韧。

某年夏天,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席卷而来。狂风呼啸着,仿佛要将一切撕碎。村庄里的树木被吹得东倒西歪,甚至连粗壮的橡树也被连根拔起。村民们躲在家中,心中充满了恐惧。

然而,那棵古老的柳树却屹立不倒。狂风吹来,柳枝随风摆动,仿佛在与狂风共舞。柳枝柔软地弯曲,却又在风势稍缓时迅速恢复原状。狂风越是猛烈,柳枝越是轻盈地化解它的力量。

狂风怒吼着:“你这柔弱的柳树,为何不屈服于我?我连最坚硬的橡树都能摧毁,你又能如何抵挡?”

柳树轻声回应:“我不与你对抗,只是顺应你的力量。你的狂风再强,也无法折断我的柔韧。”

狂风不信,更加猛烈地吹袭。然而,无论它如何用力,柳枝始终以柔克刚,将风的力量化为无形。最终,狂风筋疲力尽,无奈地离开了村庄。

风停后,村民们走出家门,发现村庄里只有那棵柳树依然挺立。它的枝条依然柔美,仿佛从未经历过狂风的摧残。村民们感叹道:“柳树的柔韧,胜过了狂风的刚强。”

从那以后,村民们更加敬重这棵柳树,将它视为智慧的象征。他们明白,有时候,柔韧比强硬更有力量,以柔克刚,才是真正的智慧。
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或困境时,与其硬碰硬,不如以柔韧的姿态去化解,顺应变化,方能立于不败之地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以柔克刚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斩钉截铁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》:“师谓众曰:‘学佛法底人,如斩钉截铁始得。’”
进种善群 清·张鹤龄《法人篇》:“且变法之后,而人亦有与之俱变者,此进种善群之公例,而其效有操券决也。”
物美价廉 清 吴趼人《近十年之怪现状》第十回:“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,要印一部书。久仰贵局的价廉物美,所以特来求教。”
亦复如是 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尤悔》:“刘琨善能招延,而拙于抚御,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,其逃散而去,亦复如此。所以卒无所建。”
白费心机 清·唐芸洲《七剑十三侠》第142回:“我只落得白费心机,徒然失身于人,也不能遂我之愿。”
前瞻后顾 清·梁章钜《归田琐记·七十致仕》:“死期将至,尚留金紫之班,而必至日暮途远,夜行不休,前瞻后顾,无所栖归,不亦太可怜乎!”
回光反照 元 杨暹《刘行首》第三折:“阳台雾锁,楚岫云遮,弃死归生,回光返照。”
乐道好古 《孔丛子·公仪》:“鲁人有公仪体者,砥节厉行,乐道好古,恬于荣利,不事诸侯。”
暮史朝经 元·无名氏《刘弘嫁婢》第三折:“小圣在生之日,萤窗雪案,暮史朝经。”
鬼烂神焦 唐 韩愈《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》:“截然高周烧四垣,神焦鬼烂无逃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