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罴非熊的成语故事


非罴非熊

拼音fēi pí fēi xióng

基本解释罴:熊的一种。不是熊也不是罴。旧指圣主得贤臣的征兆。

出处清·张岱《祭少师朱恒岳公文》:“公之功烈,如岳如嵩,公之遇合,非罴非熊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非罴非熊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非罴非熊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从俗浮沉 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故且从俗浮沉,与时俯仰,以通其狂感。
太岁头上动土 元 无名氏《打董达》第二折:“我儿也,你寻死也,正是太岁头上动土哩!”
青山绿水 宋 张端义《贵耳集》下卷:“在夷陵,青山绿水,日在目前,无复俗累。”
蠢蠢欲动 南朝 宋 刘敬叔《异苑 句容水脉》:“掘得一黑物,无有首尾,形如数百斛舡,长数十丈,蠢蠢而动。”
绰有余裕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我无官守,我无言责也,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?”
生龙活虎 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95卷:“只见得他如生龙活虎相似,更把捉不得。”
杨柳依依
擦肩而过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2回:“后来彼此又擦肩而过。”
姹紫嫣红 明 汤显祖《牡丹亭 惊梦》:“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。”
归马放牛 《尚书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