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跋后疐的成语故事


前跋后疐

拼音qián bá hòu máo

基本解释《诗·豳风·狼跋》:“狼跋其胡,载疐其尾。”毛传:“跋,躐;疐,跲也。老狼有胡,进则躐其胡,退则疐其尾,进退有难。”后以“前跋后疐”喻进退两难。

出处宋·司马光《言医官札子》:“今闻诊御脉者,常以十数,工拙相杂,是非混淆,发言进药,更相倚仗,前跋后疐,左瞻右顾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前跋后疐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前跋后疐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德重恩弘 唐·韩愈《袁州刺史谢上表》:“显荣频烦,称效寂蔑,又蒙赦其罪累,授以方州,德重恩弘。”
痛定思痛 唐 韩愈《与李翱书》:“今而思之,如痛定之人,思当痛之时,不知何能自处也。”
先声夺人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》:“军志有之:先人有夺人之心,后人有待其衰。”
遗形藏志 汉·严遵《道德指归论·上德不德》:“遗形藏志,与道相得。”
不分青红皂白 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三六:“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。”
连编累牍 清 魏子安《花月痕》第三回:“虽终日兀坐车中,不发一语,其实连编累牍也写不了他胸中情绪。”
一文不名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佞幸列传》:“竟不得名一钱,寄死人家。”
野没遗贤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那爷爷圣武神文,英明仁孝,真个朝无幸位,野没遗贤。”
喔咿儒睨 战国 楚 屈原《卜居》:“栗斯,喔咿儒睨以事妇人乎?”
海底捞月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7卷:“先前的两个轿夫,却又不知姓名住址,有影无踪,海中捞月,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