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不更事的成语故事


少不更事

拼音shào bù gēng shì

基本解释少:年少。更:经历。指年纪轻;阅历不多。形容缺乏经验或不懂人情世故。

出处《晋书 周顗传》:“君少年未更事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少不更事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少不更事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海内存知已,天涯若比邻 唐·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:“与君离别意;同是宦游人。海内存知己;天涯若比邻。”
斗鸡走狗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袁盎病免居家,与闾里浮沉,相随行,斗鸡走狗。”
大有可为 清 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:“地方虽一千余里,仙民成俗,大有可为。”
满天星斗 唐 杜牧《华清宫三十韵》:“雷霆驰号令,星斗焕文章。”
多才多艺 《尚书 金滕》:“予仁若考,能多材多艺,能事鬼神。”
七搭八扯
蠢蠢欲动 南朝 宋 刘敬叔《异苑 句容水脉》:“掘得一黑物,无有首尾,形如数百斛舡,长数十丈,蠢蠢而动。”
丑声远播 《宋书·卢陵孝献王义真传》:“咸阳之酷,丑声远播。”
遁世离俗 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“望大河之洲渚兮,悲申徒之抗迹”汉·王逸注:“申徒狄也,遇暗君遁世离俗,自拥石赴河,故言抗迹也。”
鬼烂神焦 唐 韩愈《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》:“截然高周烧四垣,神焦鬼烂无逃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