哓音瘏口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犹言舌敝唇焦。形容说话之多,费尽口舌。
出处梁启超《本馆第一百册祝辞》:“虽然,菲封不弃,敝帚自珍,哓音瘏口,亦已三年,言念前劳,不欲泯没。”
例子《辛亥革命·政闻社宣言书》:“不惮哓音瘏口为国民告,务唤起一般国民政治上之热心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xiāo yīn kōng kǒu
注音ㄒ一ㄠ 一ㄣ ㄎㄨㄥ ㄎㄡˇ
繁体嘵音瘏口
感情哓音瘏口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书面语。
字义分解
哓音瘏口造句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早出晚归(意思解释)
- 干干脆脆(意思解释)
- 居重驭轻(意思解释)
- 金光闪闪(意思解释)
- 沟满壕平(意思解释)
- 一拥而上(意思解释)
- 顾后瞻前(意思解释)
- 杀鸡取卵(意思解释)
- 庖丁解牛(意思解释)
- 官僚主义(意思解释)
- 过而能改(意思解释)
- 巧上加巧(意思解释)
- 谠言直声(意思解释)
- 吴头楚尾(意思解释)
- 吴下阿蒙(意思解释)
- 赴汤蹈火(意思解释)
- 令人满意(意思解释)
- 迭床架屋(意思解释)
- 如痴如醉(意思解释)
- 念兹在兹(意思解释)
- 汗马功劳(意思解释)
- 气味相投(意思解释)
- 苦口婆心(意思解释)
- 刮目相看(意思解释)
- 北斗之尊(意思解释)
- 诸如此类(意思解释)
- 不问青红皂白(意思解释)
- 无声无息(意思解释)
※ 哓音瘏口的意思解释、哓音瘏口是什么意思由字典易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风言影语 | 捕风捉影的话语。 |
一门心思 | 一心一意。 |
火树银花 | 火树:火红的树;指树上挂满灯彩;银花:银白色的花。指灯光闪亮;绚丽灿烂。 |
压岁钱 | 过阴历年时长辈给小孩儿的钱。 |
正身明法 | 端正自身,严明法纪。 |
哀而不伤 | 哀:悲哀;伤:伤害;妨害;悲痛过分。①感情适度;悲哀而不过度伤心。后用来形容诗歌;音乐等含优雅哀调;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;具有中和美。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。 |
风流才子 | 风度潇洒,才学出众的人。 |
春山如笑 |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。 |
一哄而起 | 喧闹;起哄。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。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。 |
反面无情 | 翻脸不讲情面。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;不留情面。 |
语重心长 | 重:郑重。恳切话说得诚恳;有分量;心意深长。 |
表里如一 | 表:外表;里:内心。外表和内心一个样。外表与内部一致。形容人的言论、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。 |
命与仇谋 | 仇:仇敌。命运使自己经常与仇人打交道。形容命运不好,常遇挫折。 |
光前裕后 | 光前:光兴前业;裕后:恩泽流传及子孙。指增光前代;造福后人。形容功绩显著。 |
弟子孩儿 | 弟子:歌妓,妓女。婊子养的。 |
祖传秘方 | 指祖先遗传下来的秘密配方。 |
融会贯通 | 融会:融合领会;贯通:透彻理解。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;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。 |
国无宁日 | 宁:安宁。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。 |
各行各业 | 泛指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各种行业。 |
空话连篇 | 连篇:整篇。整篇都是空话,缺乏具体内容。 |
依样画葫芦 |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;也作“依样葫芦”;“比着葫芦画瓢”、“照葫芦画瓢”。 |
过门不入 | 经过家门而不回家。形容忠于职守,公而忘私。 |
图穷匕见 |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。穷:尽;匕:匕首;短剑。 |
万变不离其宗 | 宗:宗旨、目的。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,其本质或目的不变。 |
似曾相识 | 好象曾经见过。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。 |
竹篮打水一场空 | 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。 |
鞭辟入里 | 鞭辟:鞭策,激励;里:最里层。形容作学问切实。也形容分析透彻,切中要害。 |
忘乎所以 |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;作出不适宜的举动。乎:古汉语虚词;无词汇意义;所以: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