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杀止杀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。
出处《商君书 画策》:“故以战去战,虽战可也。以杀去杀,虽杀可也。”
例子盖闻以杀止杀,圣人之不得已。以暴易暴,悍夫之无所成。明 刘基《拟连珠》
基础信息
拼音yǐ shā zhǐ shā
注音一ˇ ㄕㄚ ㄓˇ ㄕㄚ
繁体以殺止殺
感情以杀止杀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近义词以战去战,以杀去杀
字义分解
以杀止杀造句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急中生智(意思解释)
- 初生之犊不畏虎(意思解释)
- 新仇旧恨(意思解释)
- 纵横开合(意思解释)
- 逢人只说三分话(意思解释)
- 飞檐走壁(意思解释)
- 形影相吊(意思解释)
- 饱食暖衣(意思解释)
- 互通有无(意思解释)
- 半夜三更(意思解释)
- 冲锋陷阵(意思解释)
- 奇货可居(意思解释)
- 胡子拉碴(意思解释)
- 舞刀跃马(意思解释)
- 散言碎语(意思解释)
- 不可告人(意思解释)
- 引领翘首(意思解释)
- 斗转星移(意思解释)
- 人尽其才(意思解释)
- 闭门读书(意思解释)
- 大势所趋(意思解释)
- 材优干济(意思解释)
- 力屈道穷(意思解释)
- 振聋发聩(意思解释)
- 强人所难(意思解释)
- 拔毛连茹(意思解释)
- 为所欲为(意思解释)
- 断子绝孙(意思解释)
※ 以杀止杀的意思解释、以杀止杀是什么意思由字典易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迟疑不决 | 犹豫疑惑,不能决定。 |
烽火连年 | 烽火: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。比喻战火或战争。指战火连年不断。 |
经邦论道 | 指治理国家,谈论治国之道。比喻位居高层 |
反复无常 | 反复;颠过来倒过去;无常:没有常态。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。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。 |
诛求无度 | 敛取、需索财贿没有限度。 |
结党营私 | 营:谋求。互相组成小集团;为谋得个人私利而干坏事。也作“植党营私。” |
将功补过 | 将:拿;补:补偿。用功劳补偿过错。 |
栋梁之材 | 可以做屋栋房梁的材料。比喻能够担当重任的人。 |
惊心动魄 | 原指作品文辞优美;使人感受极深;震动极大。后形容令人震惊、感动、紧张之极。 |
惊鸿艳影 | 惊鸿:轻捷飞起的鸿雁。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。多就远望而言。 |
俭以养德 |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。 |
妻儿老小 | 指全家人。用在表示家族负担。 |
祖传秘方 | 指祖先遗传下来的秘密配方。 |
新官上任三把火 | 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。 |
室迩人遥 | 见“室迩人远”。 |
文治武功 | 政绩和战功。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。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。 |
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 | 诸葛亮: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。比喻人多智广。 |
胜友如云 | 胜友:良友。许多良友聚集一处。 |
分工合作 | 众人各司其责,共同从事工作。 |
亡命之徒 | 指逃亡的人。也称冒险犯法;不顾性命的人。亡:无;命:名;亡命:逃匿则削除名籍;故以逃亡为亡命;即逃亡;流亡;徒:一类人(含贬义)。 |
古往今来 | 从古代到现在。泛指很长一段时间。 |
地大物博 | 地域辽阔;物产丰富。 |
手不释书 | 犹手不释卷。 |
念兹在兹 | 念:思念;记念;兹:此;这个。念念不忘某件事。 |
打退堂鼓 | 退堂: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。封建官吏在退堂前;差役要打退堂鼓;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。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。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;向后退缩。 |
轻重缓急 | 缓:慢;不急。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;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。 |
雷大雨小 | 比喻说得多,做得少,声势很大,实效很小。 |
苦口婆心 | 苦口: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;婆心:老婆婆的心肠;指好意、善意。好心好意;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。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