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ǒngrán

悚然


拼音sǒng rán
注音ㄙㄨㄥˇ ㄖㄢˊ

悚然

词语解释

悚然[ sǒng rán ]

⒈  形容害怕的样子。

毛骨悚然。
若士举臂而竦身,遂入云中。——《淮南子·道应》
举戈林竦,挥锋电灭。——《文选·木华·海赋》
我很悚然,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,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。——鲁迅《祝福》

terrified; horrified;

引证解释

⒈  惶恐不安貌。

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霸传》:“顷闻二宫并絶宾客,远近悚然,大小失望。”
宋 罗大经 《鹤林玉露》卷八:“杜少陵 诗云:‘彤庭所分帛,本自寒女出……臣如忽至理,君岂弃此物!’即尔俸尔禄,民膏民脂之意也。士大夫诵此,亦可以悚然惧,惻然思矣。”
元 吴昌龄 《东坡梦》第三折:“赤律律起一阵劣风,劣风,不由人不悚然惊,凛然恐。”
鲁迅 《彷徨·祝福》:“我很悚然,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,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。”

⒉  直竖貌。

《西游记》第十回:“龙王见説,心惊胆战,毛骨悚然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一〇一回:“﹝ 凤姐 ﹞虽然毛髮悚然,心中却也明白。”
水运宪 《祸起萧墙》:“傅连山 毛骨悚然。”

⒊  肃然恭敬貌。

《北齐书·李绘传》:“音辞辩正,风仪都雅,听者悚然。”
宋 叶适 《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铭》:“岂不富贵,视若一尘;我为悚然,思见其人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八回:“两公子听了,悚然起敬。”

国语辞典

悚然[ sǒng rán ]

⒈  恐惧的样子。也作「悚悚」。

《三国演义·第一七回》:「于是三军悚然,无不懔遵军令。」
《儒林外史·第七回》:「二位也觉悚然,毛发皆竖。」

英语frightened, terrified

德语angsterfüllt (Adj)​

法语terrifié

分字解释


悚然造句


1.众人听得津津有味,又被着老汉一阵鼓子词说的毛骨悚然,随后便又哄堂大笑起来。

2.突地,两剑同时颤动起来,各自发出或风雷电闪之声或鬼泣神号之音,青霜紫电剑电芒闪跃,罗刹追魂剑血色弥漫,真赫得众人目瞪口呆,悚然不已。

3.鲜血,碎肉,还有那让人毛骨悚然的撕咬咀嚼声,这一切的发生只不过是瞬间。

4.篝火熄灭后,我们正准备回帐篷睡觉,忽然从树林深处传来凄厉的叫喊声,我们不禁毛骨悚然。

5.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女主人公使哈特的书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。

6.一看眼前的景况,他直觉毛骨悚然,连声音也叫不出来。

7.难道像有些牧民说的那样,狼的哭腔,是专为把人畜哭毛哭慌,搅得人毛骨悚然,让人不战自败?草原狼莫非还懂得哀兵必胜、或是精神恐吓的战略思想?

8.他因为亲眼目睹了那场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故画面,变得整天怏怏不乐,忧心忡忡,就连上课也总是姗姗来迟。

9.道路交通安全可能不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投资。

10.才短短一炷香的时间,就由灯火辉煌八街九陌的地上天官变成了一片毫无生机的不毛之地,不得不触目兴叹罡皇那令人毛骨悚然摧枯拉朽的恐怖力量。


※ "悚然"的意思解释、悚然是什么意思由字典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