狐疑

词语解释
狐疑[ hú yí ]
⒈ 狐性多疑,每渡冰河,且听且渡。后用以称遇事犹豫不决。
例尚怀狐疑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英doubt; suspicion;
⒉ 又。
例狐疑之众。
满腹狐疑。
引证解释
⒈ 猜疑,怀疑。
引《楚辞·离骚》:“欲从 灵 氛 之吉占兮,心犹豫而狐疑。”
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方大臣诛诸 吕 迎朕,朕狐疑,皆止朕,唯中尉 宋昌 劝朕。”
颜师古 注:“狐之为兽,其性多疑,每渡冰河,且听且渡。故言疑者,而称狐疑。”
《三国志·吴志·鲁肃传》:“羽(关羽 )与 肃 隣界,数生狐疑,疆埸纷错, 肃 常以欢好抚之。”
明 胡应麟 《诗薮·近体中》:“后人不加考核,至今狐疑。”
邹韬奋 《经历》五:“心里一直狐疑着,不知到底能够拿到多少。”
⒉ 犹豫。
引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孟賁 之狐疑,不如庸夫之必至也。”
晋 陶潜 《饮酒》诗之十二:“一往便当已,何为復狐疑!”
清 魏源 《圣武记》卷十四:“若乃饮马天堑,欲渡狐疑,宜用浮桥,枕席过师。”
国语辞典
狐疑[ hú yí ]
⒈ 狐狸生性多疑,故以狐疑形容人因多疑而犹豫不决。
引《史记·卷九二·淮阴侯传》:「孟贲之狐疑,不如庸夫之必至也。」
《汉书·卷三六·楚元王刘交传》:「夫执狐疑之心者,来谗贼之口;持不断之意者,开群枉之门。」
近猜疑 疑惑
英语suspicious, in doubt
德语Zweifel (S)
法语soupcon, doute, suspicion, méfiance
分字解释
狐疑造句
1.好便宜不可与共财,狐疑者不可与共事。
2.执狐疑之心者,来谗贼之口。持不断之意者,开群枉之门。翻译:心是狐疑的,便招拨弄是非的话。意是不决断的,便开了许多冤枉的门。刘向
3., 肖强满腹狐疑,从吴仪脸上,移动到李航脸上,再定在格林宇惨白的脸上。
4.好便宜者,不可与之交财。多狐疑者,不可与之谋事。
5.于洋可记着陆小井在酒吧发威的样子,自然不敢语气太过于强硬,但还是有些满腹狐疑的问道。
6.带着满腹狐疑,江乐也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近天峰,她觉得很有必要,马上去跟贝弗隆透个气儿,说说她的看法。
7.我军兵临城下,令守城敌军前来谈判投降,他们却狐疑不决。
8.可是我们应该也算萍水相逢,我又是有求于她,不可能送我礼物啊,于是我满腹狐疑地望了过去,这一看顿时大吃一惊。
9.尽管她语气肯定,我还是心存狐疑,想来道听途说,或者张冠李戴。
10.我和席苗都靠在门口,大气都不敢喘,生怕惊动了里面的人,过了许久,里面始终静悄悄,既不见有人出来,也没听到枪声响起,我不禁满腹狐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