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迹

词语解释
笔迹[ bǐ jì ]
⒈ 各个人所写的字所特有的形体特点;字迹。
英a person’s handwriting;
⒉ 手迹。
英hand;
引证解释
⒈ 亦作“笔跡”。亦作“笔蹟”。
⒉ 指书画作品。亦指书画的真迹。
引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杂艺》:“萧子云 每叹曰:‘吾著《齐书》,勒成一典,文章弘义,自谓可观,唯以笔迹得名,亦异事也。’”
唐 杜甫 《韦录事宅观画马图》诗:“贵戚权门得笔跡,始觉屏障生光辉。”
《新唐书·柳公权传》:“朕尝於佛庙见卿笔蹟,思之久矣。”
《资治通鉴·后梁太祖开平二年》:“中为正寝,东西厢列石床,床上石函中为铁匣,悉藏前代图书, 钟 王 笔迹,纸墨如新, 韜 悉取之,遂传入人间。”
⒊ 指书画技法。
引北魏 宋灵乌 《元湛墓志》:“性篤学,尤好文藻,善笔迹。”
《太平御览》卷七四九引 唐 张怀瓘 《书断》:“魏卫覬 字 伯儒,河东 安定 人,官至侍中,尤工古文,笔跡精絶。”
清 徐士銮 《宋艳·丛杂》:“上作著色春山,虽气骨寻常,而笔蹟秀润,清远可喜。”
李玲修 《笼鹰志》:“王习三 的肖像画,更是维妙维肖,他作画的笔迹苍劲有力。”
⒋ 字迹。指所写文字在形体上表现的特点。见“笔迹”。
引《文选·陆机<谢平原内史表>》:“片言隻字,不关其间,事踪笔跡,皆可推校。”
李善 注:“蔡邕 书曰:‘唯是笔跡,可以当面。’”
宋 何薳 《春渚纪闻·杨文公鹤诞》:“用事如老书生,而笔蹟则童稚也。”
《老残游记》第十六回:“这个凭据是谁的笔蹟,下面注着名号,你也不认得吗?”
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二十:“他看见一张纸条,上面有些很潦草的字-- 孟石 的笔迹,他认得。”
国语辞典
笔迹[ bǐ jī ]
⒈ 字迹。
引《三国演义·第三六回》:「程昱赚得徐母笔迹,乃倣其字体,诈修家书一封。」
《初刻拍案惊奇·卷二七》:「那笔迹从来认得,且词中意思有在,真是拙妻所作无疑。」
近字迹
⒉ 书画的真迹。
引唐·杜甫〈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〉诗:「贵戚权门得笔迹,始觉屏障生光辉。」
分字解释
笔迹造句
1.我还对所有我写过信的人说,如果我的笔迹难以辨认,我为此道歉。
2.在电磁感应式绘画板设备中,输入笔与输入板之间没有连线,在输入笔中也不需要电源,并且可以同时检测笔迹和压力感应数值。
3.放置大约半小时后,网友“candy1112”用切好的黄瓜皮擦拭笔迹,仅仅擦拭了三四下,中性笔笔迹大部分就被擦去。
4.吴铁起先还以为这是冯夫人捉刀代笔搞来的假材料,不料翻出归档的原卷宗一看,材料确系肖洁笔迹。
5.不送你玫瑰,不是小气,是怕枯萎凋谢;不送你情书,不是敷衍,是怕笔迹变浅。带你去爬山,闻清新空气,看群山绵绵,给你一个“绿色”情人节。
6.“这是约翰哥哥的笔迹,”莎丽说.她开心地把信打开.
7.带帚的橡皮是一种用来擦掉不需要的笔迹的文化用具,其特征是橡皮带有一个帚子。
8.这部脍炙人口的古代长篇小说是作者手写的,其笔迹笔走龙蛇,真是世间少有。
9.据她介绍,从这本书封面里的图书馆标签及上面的旧笔迹可以判断,这本书最后一次正式借出是在上个世纪初。
10.几十年间,徐建平填满的飞行记录单一本又一本,所有的笔迹工工整整,力透纸背。
相关词语
- wǔ sè bǐ五色笔
- shé jì蛇迹
- yí jì遗迹
- jì xiàng迹象
- xiāo shēng nì jì销声匿迹
- liú fēng yí jì流风遗迹
- hén jì痕迹
- dòng bǐ动笔
- fèn bǐ奋笔
- qí jì奇迹
- tāo guāng yǐn jì韬光隐迹
- shèng jì盛迹
- lǎn bǐ揽笔
- hú bǐ湖笔
- bǐ jì笔偈
- dìng míng bǐ定名笔
- bǐ qiān笔铅
- xuàn fēng bǐ旋风笔
- shòu jì兽迹
- zhēng jì征迹
- mìng bǐ命笔
- dà bǐ大笔
- gāng bǐ钢笔
- shí jì实迹
- bǐ tiē shì笔帖式
- bǐ shùn笔顺
- shèng jì胜迹
- bǐ dǐ lóng shé笔底龙蛇
- bǐ gòng笔供
- cháo jì朝迹
- wū jì污迹
- xuè jì bān bān血迹斑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