条约

词语解释
条约[ tiáo yuē ]
⒈ 由授权代表正式签字、得到国家合法权威批准的在两个或更多的政府当局(如国家或君主)之间签署的契约。
英treaty; pact;
引证解释
⒈ 条例,规章。
引唐 司空图 《唐故宣州观察使检校礼部王公行状》:“公举奏条约,给官緡以僦水工,自是行役不淹,人遂安逸。”
宋 苏舜卿 《上范希文书》:“今条约烦细,又迫驱之以向敌,人颇失望。”
明 冯惟敏 《不伏老》第一折:“既然将琴剑书箱安下了,不免到文场前面探消息,看条约,走一遭去。”
⒉ 用条文约束。
引宋 欧阳修 《论雕印文字札子》:“臣伏见朝廷累有指挥,禁止雕印文字,非不严切;而近日雕板尤多,盖为不曾条约书铺贩卖之人。”
宋 李心传 《建炎以来繫年要录·建炎元年五月》:“詔文武臣僚,非疾病危篤及篤疾废疾不能任职者,毋得陈乞致仕。时士大夫避事求退者众,故条约焉。”
《续资治通鉴·宋真宗乾兴元年》:“朝廷恶其倖进,条约之。”
⒊ 国家和国家签订的有关政治、军事、经济或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文书。
引《花月痕》第四七回:“卓然 横刀危坐,唤 黄事来 进见,取出宣諭仪注,通市条约。”
巴金 《中岛健藏先生》:“去年八月 中日 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后,我国广播电台的记者到我家里来采访。”
国语辞典
条约[ tiáo yuē ]
⒈ 约定的事项、规章。
引《新唐书·卷二二二·南蛮传中·南诏传》:「诏殿中监段文楚为经略使,数改条约,众不悦,以胡怀玉代之。」
《里语征实·卷中下》:「条约:昔箕子避地朝鲜,其国俗未有检束之教,乃施八条之约,使人知禁,后条约始此。」
⒉ 国家与国家间所缔结的契约。
例如:「中日甲午战争以后,订立马关条约。」
近公约 契约
分字解释
条约造句
1.中国与外国签订的双边条约或者协定对领事特权与豁免另有规定的,按照条约或者协定的规定执行。
2.沙俄自清代以来,通过侵略战争、不平等条约、及所谓的调停法理霸占了中国的一些领土。
3.这次标志着大功告成的会议通过了条约草案。
4.日本公使特遵照本国政府训令,沥陈前述各节,重求贵国政府加以深切之思虑,以实行曩日之声明,而尽条约上之责务。
5.睡前条约:割让“压力”一区给黑夜,归还“烦恼”给星空,不准“紧张”侵犯自己,赔偿自己“一夜安眠”,并让“轻松”陪伴,夜幕时至,愿你快乐入睡,轻鼾梦美。
6.涉及里斯本条约时,瑞典人都小心地避开任何带有欧盟飞扬跋扈、大国攫取权力意味的东西。
7.晚清时期,西方列强乘人之危,逼迫清王朝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。
8.据介绍,3条约一米半长的锯鳐经过检疫期之后将在海底世界安家落户,春节黄金周期间将集体展出。
9.1860年10月,咸丰皇帝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西暖阁批准了《中英北京条约》、《中法北京条约》、《中俄北京条约》,使中国丧失了大量领土和主权。
10.我们所有的巡洋舰,都是为了要遵照这些条约限制和“君子协定”而取得的结果.
相关词语
- yuē dìng约定
- méi zhèng tiáo没正条
- tiáo lǐ条理
- huì yuē会约
- yī tiáo一条
- shěn yuē沈约
- tè yuē特约
- tiáo jiàn条件
- tiáo mù条目
- tiáo jié条诘
- tiáo lì条例
- dà yuē大约
- yì zhèng cí yuē义正辞约
- yǐn yuē隐约
- yǐn yǐn yuē yuē隐隐约约
- lù tiáo路条
- lì xíng jié yuē厉行节约
- yuē huì约会
- yuē tóng约同
- niǔ yuē纽约
- mù tiáo木条
- tiáo jiē条揭
- gòng guàn tóng tiáo共贯同条
- yào yuē要约
- yī yuē依约
- jǐng jǐng yǒu tiáo井井有条
- hé yuē合约
- tiáo zǎi条载
- èr tiáo二条
- yóu tiáo油条
- qín jiǎn jié yuē勤俭节约
- jié yuē节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