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索歌儿愤愤不平的嘟囔着,像是发泄一般的狠狠的抓起一块兔子肉咀嚼着。
2.我做的一切都是默默的,有苦有甜,更多的是自己咀嚼心痛。
3.读叔本华的书,我们不能囫囵吞枣,要含英咀华。
4.读叔本华的书,我们不能囫囵吞枣,要含英咀华。
5.从东坡肉、乌骨鸡到当归鸭啖起,咀嚼肉之况味,再尝鲜海之鲜美,寻味面食、酥炸小点、豆腐,看似家常然个中别有风味。
1.索歌儿愤愤不平的嘟囔着,像是发泄一般的狠狠的抓起一块兔子肉咀嚼着。
2.我做的一切都是默默的,有苦有甜,更多的是自己咀嚼心痛。
3.读叔本华的书,我们不能囫囵吞枣,要含英咀华。
4.读叔本华的书,我们不能囫囵吞枣,要含英咀华。
5.从东坡肉、乌骨鸡到当归鸭啖起,咀嚼肉之况味,再尝鲜海之鲜美,寻味面食、酥炸小点、豆腐,看似家常然个中别有风味。
◎ 咀
〈动〉
(1) (形声。从口,且声。本义:品味,细嚼)
(2) 同本义 [taste]
咀,含味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咀,嚼也。——《通俗文》
三月如咀咀者何?——《管子·水地》
沉浸浓郁,含英咀华。——韩愈《进学解》
(3) 咀嚼 [chew;masticate]
咀果壳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贞符》
(4) 另见
◎ 咀
〈名〉
(1) “嘴”俗作咀 [mouth]
(2) 另见
咀【丑集上】【口部】 康熙筆画:8画,部外筆画:5画
《唐韻》慈呂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在呂切《正韻》再呂切,音沮。《說文》含味也。《廣韻》咀嚼。《管子·水地篇》人水也,男女精氣合,而水流形,三月如咀。咀者何,曰五味。五味者何,曰五藏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咀嚼菱藕。《韓愈·進學解》含英咀華。
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子與切,音苴。㕮咀,修藥也。
又《集韻》㕮咀,謂商量斟酌之。一曰含味也。
咀【卷二】【口部】
含味也。从口且聲。慈呂切
(咀)含味也。含而味之。凡湯酒膏藥舊方皆云㕮咀。廣韵九麌云。㕮咀、嚼也。按㕮卽哺字。古父甫通用。後人不知爲一字矣。含味之上似當有哺咀二字。从口。且聲。吕切。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