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字典掬字的解释
掬

掬的拼音 掬的注音ㄐㄨ
掬的部首扌部 总笔画11画 结构左右
掬的五笔RQOY 五行 统一码63AC
掬的笔顺一丨一ノフ丶ノ一丨ノ丶
名称横、竖钩、提、撇、横折钩、点、撇、横、竖、撇、点

掬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jū(ㄐㄨ)

⒈  用两手捧:以手掬水。掬诚相见。笑容可掬。

异体字

  • ?
  • ?
  • ?
  • ?
  • ?
  • ?

造字法

形声:从扌、勹米声

English

to grasp or hold with both hands


※ 掬的意思、基本解释,掬是什么意思由字典易在线字典查字提供。

掬字造句


1., 画中的五只牛或行或立,或正或侧,或俯或仰,姿态生动,将牛憨态可掬的模样描绘得惟妙惟肖。

2.存平等心,行方便事,则天下无事。怀慈悲心,做慈悲事,则心中太平。大肚能容,断却许多烦恼障,笑容可掬,结成无量欢喜缘。

3.梅花却如婀娜多姿的仙女,悄悄飘落在山岭、坡间、园林径旁。它们有的娇小玲珑,憨态可掬,像初生的婴儿般可爱;有的青春洋溢,热情奔放,似亭亭玉立的少女般可爱;有的超凡脱俗,端庄大方,如贵妇般可敬。

4.这难得的闲适时光,阳光给予了我温暖,也给予了我安然。楼顶花坛里的金盏菊虽然经过了霜染,但是,在阳光的爱拂下依然笑容可掬,依然傲霜临立,那一团团,一簇簇怒放的生命,令人震憾,令人肃然起敬。

5.亲一亲河水,掬起一份快乐;亲一亲花香,采撷一点美丽;亲一亲月华,捧起一丝温婉;亲一亲恋人,触摸一种温柔。717亲一亲愿你亲出生命中的种种美好。

掬的详细解释

基本词义

〈动〉

(1) 两手相合捧物 [hold in both hands]

受珠玉者以掬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。释文:“两手曰掬。”

舟中之指可掬也。——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。注:“两手可掬。”

(2) 又如:以手掬水;掬示(捧出来示众,昭示)

(3) 置于“可”后,指可以用手捧住。多用来描写景色鲜明或情绪充溢 [scoop]。如:笑容可掬;娇憨可掬;恐怖之色可掬

(4) 抓取,取 [grasp]。如:掬抛(谓或取或弃。犹摆布)

(5) 卷起;卷缩 [curl]。如:掬缩(卷曲收缩);掬蹙(卷缩)

(6) 撅;翘起 [protrude]

八戒采着马,掬着嘴,摆着耳朵。——《西游记》

词性变化

〈量〉

犹捧。指两手相合所捧的量。如:掬壤(一捧之土);一掬之泪

掬的康熙字典

掬【卯集中】【手部】 康熙筆画:12画,部外筆画:8画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?居六切,音菊。與匊同。兩手曰掬。《禮·曲禮》受珠玉者以掬。《疏》謂手中也。《左傳·宣十二年》舟中之指可掬也。

《詩詁》兩手曰臼,屈掌曰匊。

《小爾雅》掬,一升也。今俗謂兩手所奉爲一掬,則數合也。

《揚子·方言》離也。齊?曰斯。燕之外郊,朝鮮洌水之閒曰掬。《說文》在手曰匊。俗作掬。《廣韻》與?同。《韻會》本作揈。《正字通》本作臼。

掬的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

匊【卷九】【勹部】

在手曰匊。从勹米。居六切〖注〗臣鉉等曰:今俗作掬,非是。

说文解字注

(匊)在手曰匊。唐風。椒聊之實。蕃衍盈匊。小雅。終朝采綠。不盈一匊。毛皆云。兩手曰匊。此云在手。恐傳寫之誤。手部曰。持、握也。握、搤持也。搤、捉也。捉、搤也。把握也。然則在手曰捉、曰搤、曰握、曰持、曰把。不曰匊也。據篇、韵所言則許書之譌久矣。玉篇曰。古文作臼。此語尤誤。臼者、叉手也。叉者、手指相錯也。廣韵以兩手奉物訓臼、誤矣。方言曰。掬、離也。燕之外郊朝鮮洌水之閒曰掬。此方俗殊語。不係乎本字也。从勹米。會意。米至?。兩手兜之而聚。居六切。三部。俗作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