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字典痂字的解释
痂

痂的拼音 jiā 痂的注音ㄐ一ㄚ
痂的部首疒部 总笔画10画 结构左上包围
五行 统一码75C2
痂的笔顺丶一ノ丶一フノ丨フ一
名称点、横、撇、点、提、横折钩、撇、竖、横折、横

痂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jiā(ㄐ一ㄚ)

⒈  伤口或疮口血液、淋巴液等凝结成的东西,伤口或疮口痊愈后,自行脱落:结痂。

异体字

  • ?
  • ?

汉英互译

scab

造字法

形声:从疒、加声

English

scab


※ 痂的意思、基本解释,痂是什么意思由字典易在线字典查字提供。

痂字造句


1.大约三天后就会开始乾燥结痂,此时可开始碰水,但请不要用手指拨弄或刮除痂皮。

2.黑色的鸟群飞过,仓皇的黑点像是人们结痂的影子。陈晨

3.当对头痂时,轻轻温柔按摩,稍微用点力来去除鳞片状皮肤,如果用软的牙刷来使用更加好。

4.有些伤疤,看似已经结痂,其实暗地里已经腐烂化脓,溃成终生顽疾,不小心牵动,虽不至于痛彻心扉,可也象风湿发作,酸痛如蚁噬。

5.一个人或一小撮人嗜痂成癖,有什么大惊小怪的?同样,极少数人的“胃口”出了问题,不值得社会表示如此严重的关切。

痂的详细解释

基本词义

jiā

〈名〉

(1) 痂皮;疮壳 [crust over a sore;scabies]

痂,疥也。从疒,加声。——《说文》

痂,创也。——《广雅》。按,今谓疮所脱之鳞为痂。

刘邕嗜食痂。——《南史》

数日,疮痂尽脱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翩翩》

(2) 又如:痂查(痂皮);痂癞(中医学名词。一种皮肤病);痂皮(伤口或疮口表面上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凝结而成的块状物,伤口或疮口痊愈后自行脱落)。又指:伤口或疮口

旁有乞兒箕坐,痂面饥衣。——唐· 段成式《酉阳杂俎续集》

痂的康熙字典

痂【午集中】【疒部】 康熙筆画:10画,部外筆画:5画

《唐韻》古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牙切,?音嘉。《說文》乾瘍也。《徐曰》今謂瘡生肉所蛻乾為痂。《正字通》瘡弇也。《南史·劉穆之傳》子邕為太守,嗜創痂。

痂的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

痂【卷七】【疒部】

疥也。从疒加聲。古牙切

说文解字注

(痂)疥也。按痂本謂疥。後人乃謂瘡所蛻鱗爲痂。此古義今義之不同也。葢瘡鱗可曰介。介與痂雙聲之故耳。南史。劉邕嗜食瘡痂。謂有蝮魚味。从?。加聲。古牙切。十七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