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樟树不高,但它的枝干粗壮,而且伸向四面八方,伸得远远的。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。樟树四季常青,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,他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。
2.这里人烟稠密,我们要特别注意卫生及防火的事。
3.消防当局担心,恶劣的天气会将两处火点推向一起而形成一个“超大火点”,然后逼向人口稠密区。
4.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南仅10英里的地方,这座城市人口稠密、穷人众多.
5.而且,不同地段的地貌也大不相同,从西部的盐沼到中部壮观的丘阜再至东部人口稠密的城市,对哈德良长城的保护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。
1.樟树不高,但它的枝干粗壮,而且伸向四面八方,伸得远远的。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。樟树四季常青,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,他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。
2.这里人烟稠密,我们要特别注意卫生及防火的事。
3.消防当局担心,恶劣的天气会将两处火点推向一起而形成一个“超大火点”,然后逼向人口稠密区。
4.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南仅10英里的地方,这座城市人口稠密、穷人众多.
5.而且,不同地段的地貌也大不相同,从西部的盐沼到中部壮观的丘阜再至东部人口稠密的城市,对哈德良长城的保护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。
◎ 稠
〈形〉
(1) (形声。从禾,周声。本义:禾多而密)
(2) 多 [many and dense]
稠,多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禾多也。
歌者稠。——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注
书策稠浊。——《战国策·秦策》。注:“多也。”
稠人广众。——《汉书·灌夫传》
忆往者峥嵘岁月稠。——毛泽东《沁园春·长沙》
(3) 又如:稠人(众人);稠人广坐(很多人聚会的场所);稠伙(犹稠众);稠众(众多)
(4) 繁密 [dense]
稠,密也。——《玉篇》
(5) 亦作“绸”
绸直如发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都人》。传:“密直如发也。”
(6) 又如:稠云(密集的云);稠掩掩(密集而隐约无光);稠林(密林)
(7) 浓厚,与“稀”相对 [thick]。如:粥很稠;稠紧紧(浓厚貌);稠粘(浓厚而粘糊);稠浊(混浊)
稠【午集下】【禾部】 康熙筆画:13画,部外筆画:8画
《唐韻》直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留切《正韻》除留切,
音儔。《說文》多也。《廣韻》穊也。《增韻》密也。
又穠也。《戰國策》書策稠濁。《束晳·補華黍詩》黍發稠華。
又地名。《北史·魏本紀》永熙三年二月,帝至稠桑。
又姓。《前漢·功臣表》常樂侯稠雕。
又《增韻》通作綢。《詩·小雅》綢直如髮。《箋》綢,密也。
又《集韻》田聊切,音迢。《莊子·天下篇》可謂稠適而上遂矣。《註》音調。本亦作調。
又《集韻》徒弔切,音糶。動搖貌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天下稠㟼。《註》稠,徒弔反。
稠【卷七】【禾部】
多也。从禾周聲。直由切
(稠)多也。本謂禾也。引伸爲凡多之偁。小雅。綢直如髮。叚綢爲稠也。从禾。周聲。直由切。三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