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字典躅字的解释
躅

躅的拼音 zhú 躅的注音ㄓㄨˊ
躅的部首足部 总笔画20画 结构左右
躅的五笔KHLJ 统一码8E85
躅的笔顺丨フ一丨一丨一丨フ丨丨一ノフ丨フ一丨一丶

躅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zhú(ㄓㄨˊ)

⒈  〔踯躅〕见“踯”。

⒉  足迹。

异体字

  • ?
  • ?

造字法

形声:左形右声

English

walk carefully; hesitate, falter


※ 躅的意思、基本解释,躅是什么意思由字典易在线字典查字提供。

躅字造句


1.一连串尖刺的叫声从黑色人影的嘴里爆出来,我像被人猛推一把似的向后踉跄了几步,一瞬间我既犹豫又颤悚,拔出身上的轻剑,在小窖里踯躅着;但一转念我又恢复信心。

2.我踯躅于人行道上,手指拨弄着口袋中的铜币,双眼盯着书摊上的书籍.

3.莫染尘在街上踯躅了许久,感到索然无味,又忧着店内二人,便想打道回府,忽见前面有个高大人影一晃而过,莫染尘吃了一惊,暗道那人轻功不弱。

4.汉辉兄流连踯躅,精心挑选一百副,选家法眼,自属不凡,集中展示了这一特殊环境中的艺文之最,是皇家宫殿楼台亭榭寺观的画龙点睛之杰构。

5.它毫无遮拦的在天空中踯躅,被侵蚀、逐渐灰败、越来越与下面的世界背道而驰,成为一种过时的存在方式的残留。

躅的详细解释

基本词义

zhú

〈名〉

(1) 足迹 [foot mark;rack]

躅,蹢躅也。从足,蜀声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迹也。

三辅谓牛蹄处为躅。——《一切经音义》引《汉书叙传音义》

企望尘躅。——《尔雅序》

尘游躅于蕙路。——南朝齐· 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

(2) 又如:躅路(行走的足迹)

词性变化

zhú

〈动〉

(1) 用于“踯躅”。徘徊不行 [pace up and down]

羸豕孚蹢躅。——《易·姤》

(2) 又如:躅踯(徘徊)

(3) 践踏;踏踩 [trample]

师旷东躅其足。——《周书·太子晋》。注:“东躅,蹋也。”

朝露白如玉,我不敢躅,恐湿我足。——刘明《鸡鸣一首赠宗文侄》

(4) 又如:躅躅(行走的样子);躅足(犹跺脚);躅陆(顿足跳跃的样子);躅蹐(小步行走)

(5) 另见 zhuó

基本词义

zhuó

〈名〉

(1) 足迹 [footprint]

躅,钲躅也。从足,蜀声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迹也。

尘游躅于蕙路。——南朝齐· 孔稚圭《北山移文》

(2) 又如:躅路(道路)

(3) 功绩 [achievement]

校长程君 仲沂及奉职斯校之诸君子,低回遗躅,观感实深。—— 梁启超《戴东原图书馆缘起》

(4) 另见 zhú

躅的康熙字典

躅【酉集中】【足部】 康熙筆画:20画,部外筆画:13画

〔古文〕?《唐韻》直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廚玉切,?音蠋。《說文》蹢躅。詳蹢字註。《史記·淮隂侯傳》騏驥之跼躅,不如駑馬之安步。

《荀子·禮論篇》躑躅焉。《註》躑躅,以足擊地。

《集韻》直角切,音濁。《類篇》迹也。《前漢·敘傳》伏孔周之軌躅。

《韻補》叶直律切《韓愈·樊宗師墓銘》文從字順,各識職,有欲求之,此其躅。《廣韻》同䠱。

躅的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

躅【卷二】【足部】

蹢躅也。从足蜀聲。直録切

说文解字注

(躅)蹢躅也。蹢躅雙聲。从足。蜀聲。直錄切。三部。